第九十一章:人品贵重、做梦-《大夏刑案官》
            
            
            
                
    第(1/3)页
    说完,狄映就带着彭凉,去了平安县的驿站。
    韩立行的案宗并不在那个木箱里。
    这案子狄映既然已经查到了一半、就不会再转交出去。
    虽然张柬给狄映了一种感觉:其实张柬对凶手是谁、可能有了几分猜测。
    狄映也不会去打听那个猜测。
    他现在不信任张柬。
    那家伙肚子里的肠子:太长、太绕了。
    至于木箱里其余的案件:详细得离破案就差临门一脚了,狄映就让张柬自己去踢。
    挑中韩立行的案子,只是因为只有这桩案子,张柬可能的确是没有找到线索和证据。
    也就是说:离着那道门有点儿远,张柬是真踢不着。
    狄映就自己来。
    ……
    而另一边。平安县城内、陶府。
    陶长岭原是太子李旭轮的太傅。
    能为太子太傅的,一般都是德行高尚、人品贵重、学问深厚、名声显赫的君子,许多是朝廷宰辅或重臣。
    陶长岭……因当初反对女帝掺和朝政无效、愤而告老还的乡,且带回了所有的儿孙们。
    如今七十有余,儿孙辈们也都辞了官、热热闹闹地守在陶长岭的身边。
    陶长岭膝下行五的孙子——陶清,却闲不住。
    陶清酷爱、甚至是痴迷于恪物学,每日里对此的研习就没有断过。
    这日,他又琢磨出了新奇的物什。
    就是拿一根长杆子、如何去撬动杆子另一头的重物。
    把十几个跟随着陶清的下人、忙得浑身大汗。
    而听着陶清那边院子里传来的呼呼喝喝、跑来跑去的声音,正在葡萄架下歇凉的陶长岭,无声地叹了一口气。
    这一生,他培养和教导出来的学生无数,有些甚至还高居朝堂。
    但他就是教不好陶清这个自己的孙子。
    陶清也成了陶长岭的一块心病,就像他一生荣耀光辉的先生生涯中的、一坨泥巴。
    可陶长岭没办法,孙辈中,他最疼爱的还是陶清。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