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7章 谢苗和吴京-《华娱:从怪兽电影开始》
第(2/3)页
霍文西接话道,脸上露出兴奋的神情,“这种片,观众不会太关注剧情,看的是情绪和动作,只要打斗戏量大管饱,一切都OK。”
“没错。”
张辰表示赞同,“不过有一点要注意,如果想要做成院线电影,肯定不能太黑暗风,很多断手、斩首之类的镜头得拍的写意一点,不然过不了审,影响上映范围。”
陈曦连连点头:“这个我知道,到时候会让导演把控好尺度的。对了张导,那主演人选你有什么建议吗?”
“《捉刀人》的话,谢苗就不错,他已经靠《九龙城寨》有了一定名气,《捉刀人》也是硬派武打,风格很适合他。”
陈曦觉得很有道理:“行,谢苗这个人选我记下了。那导演呢?我想用陆洋,他拍动作片很有一套,《九龙城寨》就是他导的,效果大家有目共睹。”
“陆洋啊,他恐怕没时间。
他目前应该正在做《伸冤人》的后期制作,忙得脚不沾地,而且前两天他来我这里探班,说有好莱坞公司对他发出邀请,他接下来可能要去好莱坞发展一段时间,短期内没办法接咱们的项目。”
陈曦有些失望:“那怎么办?还有谁适合拍这种动作爽片啊?”
“香港适合动作片的导演很多,徐科,元奎,程晓东,甚至王景都可以。”张辰给出了自己的建议。
陈曦皱着眉头思索:“王景?”
张辰笑道:“你可别以为他只会拍喜剧片,《新少林五组》就是他拍的,只要给他配个好的武术指导就可以了。元奎则是导演了《方世玉》,动作片,找个好的动作指导比导演更重要~”
陈曦仔细一想,觉得张辰说的很有道理:“那好,我再想想导演和动作指导的人选……”
“嗯,去吧,你是嘉禾一把手,有什么事情你自己决定就好。”张辰展现了充分的信任。
挂了电话,陈曦心里的石头终于落了地。
旁边的霍文西道:“陈总,《捉刀人》和《九龙城寨2》这两个项目,可一定要带上我们鹰皇啊。”
“Mani姐你太客气了,我们可是合作伙伴,这两个项目肯定是咱们一起做的~”
霍文西大喜,别的不说,张辰刚才可是说了,《捉刀人》是个系列,《九龙城寨》也是个系列,鹰皇现在上车,就等于躺赢。
至于项目能不能挣钱,霍文西从来不怀疑,这可是张辰亲口定下的项目。
业内人都知道,张辰就是电影圈的独孤求败,至今为止,他经手的电影项目一部亏损的都没有。
这在电影圈里几乎就等同于是奇迹一般的存在。
在香港,很多电影人都敌视张辰,敌视嘉禾,他们觉得张辰入主嘉禾,破坏了香港电影的纯粹性。
纯粹个P,张辰入主嘉禾之前,嘉禾都已经停止电影制作业务了。
对于一家电影公司来说,砍掉电影制作业务就相当于慢性死亡。
而张辰入主嘉禾之后,嘉禾焕发出不一样的生机,不但重新开始制作电影,而且出品的电影还能拿下香港票房记录。
在霍文西看来,张辰和嘉禾其实是在救香港电影。
嘉禾不但提供了大量的工作岗位,让那些香港电影从业者有工可开,更重要的是,它重新带火了功夫片题材。
港片最大的标签是什么?
毫无疑问,就是功夫片。
在张辰接手嘉禾之前,功夫片的市场已经低迷了很久,就连程龙这样的功夫片巨星,拍出来的电影票房也开始拉胯,观众对功夫片的热情大不如前。
但自从张辰接手嘉禾后,出品的全都是功夫片,《九龙城寨》以其硬核的打斗和紧凑的剧情,让观众重新感受到了功夫片的魅力,票房突破1亿。
《孤胆特工》则融合了动作和情感,口碑票房双丰收。
《叶问》系列更是直接引爆了民国功夫片市场,让功夫片重新成为影视圈的热门题材。
《十月围城》虽然不是纯粹的功夫片,但其中的动作场面也备受好评,票房成绩同样亮眼,同时给其他人提供了一个思路,可以将功夫与历史事件结合起来。
本来已经濒临没落的功夫电影,被嘉禾硬生生的又做起来了,从这点来讲,香港影坛应该感谢张辰才对。
否则,真不知道香港电影会没落成什么样子。
……
京城
此时的天气依旧带了些凉意,簋街一家不起眼的涮肉店里,铜锅冒着袅袅热气,羊肉卷在清汤里翻滚两下就变了颜色。
谢苗和吴京对面而坐,面前各摆着一瓶二锅头,玻璃杯里的酒液清澈透亮,映着两人略显疲惫的眼神。
“来,京哥,走一个~”
谢苗和吴京举杯,清亮的酒液入喉,齐齐发出‘啧’的一声。
两人虽然不算师兄弟,但都是BJ武术队出来的,也算是有渊源。
当年吴京进队时,谢苗还是个跟着教练身后跑腿的小屁孩。
后来两人各有际遇,谢苗凭着一身好功夫被王晶看中,演了《新少林五祖》里的洪文定,红遍两岸三地。
吴京那时候则被张鑫炎看中,拍了自己的首部电影《功夫小子闯情关》。
后来两人先后离开武术队踏入演艺圈,兜兜转转多年,居然还能坐在一起安安稳稳地吃顿涮肉,说起来也是缘分。
酒过三巡,话题自然就聊到了各自的演艺生涯上。
“你小子现在可是扬眉吐气了~”
吴京夹了一筷子毛肚,在麻酱碗里滚了滚,塞进嘴里嚼得嘎吱响。
“《九龙城寨》我去电影院看了三遍,那动作设计,那眼神戏,比我当年演《太极宗师》的时候有味道多了。
你是不知道,我在电影院里看着银幕上的你,都忍不住跟旁边的人说‘看见没,这是我师弟,BJ武术队出来的硬茬子’。”
说到这里,吴京再次举杯,把杯里的酒一饮而尽,脸上带着几分羡慕,又有几分感慨。
他入行比谢苗早,起点也不算低,可这么多年来,始终没混出头,一直徘徊在配角序列,别说担纲一部大制作的绝对主角了,就是出名的配角也只有《杀破狼》一个。
“京哥是哪年的?”
“74年,几年已经36了,青春已经到了尾巴,却还没混出个样子。”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