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机甲内部和所有的物理特效全部由星辰特效完成,所有关于海洋的渲染都交给立方体工作室,剩余的香港市区镜头则由先涛数码负责…… 机甲内部和电影里出现的所有屏幕显示运动图形都由中影数字来承担……” 艾德兰说完,看向旁边的崔斯特,那意思,你有没有要补充的。 职位上,崔斯特是艾德兰的副手,但他是立方体的人,算是张辰的自己人。 《环太平洋》最终如何,特效至关重要,所以这方面张辰必须安排个自己人。 他也怕好莱坞这帮家伙坑他。 如果只是坑点钱也就算了,万一影响到电影的质量,那才是不能容忍的。 所以这块,张辰格外小心。 星辰特效,听名字就知道是张辰自己的公司。 特意为《环太平洋》的物理模型组建的特效公司,这块,工业光魔太贵了,干脆由他们自己来做。 反正国人的动手能力是很强的,只要钱给到位,想要什么都能搞出来。 至于只给中影分了一小块蛋糕,这也是张辰吩咐的。 上次《月球》的合作,他对中影有些不满。 效率太低了。 现在的中影数字特效中心已经不是当初和他合作《鲨滩》时的那个了。 要不是得给韩三坪个面子,这点汤他都不想给,立方体完全就可以搞定。 接收到艾德兰的目光,崔斯特点点头,补充道:“特效任务都已经分解完成,分发到各公司,前期的建模工作也已经基本完成,但钱花的也差不多了……” 说完他还不着痕迹的看了张辰一眼,这话是张辰让他说的,目的就是要钱。 果然,张辰下一句就问向财务总监:“财务那边什么情况?资金都到账了吗?” 《环太平洋》采用好莱坞模式。 专门成立一个空壳公司,用于电影的各项工作。 账户是独立的,财务总监也不属于任何一方,是外聘的第三方财务人员,这样做是为了保证财务透明。 剧组的每一笔钱,都要几个主要投资方签字才能动用。 财务总监是个女的,闻言,推了推鼻梁上的眼镜:“目前星辰娱乐和嘉禾投进来的两个亿已经花的差不多了,剩余的资金,李氏影视和中影的资金已经到账,上影的说明天到,万达和华纳的投资款还没到账……” 第三方就是有这点好处,他不属于任何派系,也不怕得罪任何人,他只要对电影本身负责就好了。 张辰看向投资代表那里:“你们的钱,什么时候能到账?” 万达代表和史密斯略显尴尬,马上表态:“一周内投资款一定打到工作室的账上~” “OK。” 张辰环视一周:“其他人还有要汇报的吗?” 马上宣发部门有人举手:“《环太平洋》的编年史已经完成,您看,什么时候对外公布?” 张辰想了一下:“一会你拿给我,我先看一下,没问题就可以对外公布了~” “对了,漫画的发售工作安排的怎么样了?” “北美,香港,内地我们都挑选了合作伙伴,发行对应的版本,北美是Image漫画公司,内地是天下出版社,内地则是动漫之家……” 张辰点点头,看没人再发言,遂最后总结:“大家都是这个领域的专业人才,这部电影的拍摄还希望各位竭尽全力。 电影前期,所有的资金都以优先完成电影为主。 但我也不会亏待大家,我承诺,电影最后成功,我会给各位主创都补一个大大的红包。” 红包文化,是亚洲人独有的,但老外们可不会拒绝。 别以为他们不懂这个,每个国家都有唐人街的。 而且他们决定加入《环太平洋》这个亚洲剧组的时候,周围就有朋友提醒过他们了! 此时的老外们,各个脸上笑容洋溢。 “我与大家有的见过,有的是第一次见面,这样吧,郭凡,晚上安排一下,大家一起吃个饭~” 在华夏,拉进关系的最快方式就是吃饭喝酒,一顿酒喝下来,大家都是兄弟。 干活的时候也能更加融洽。 …… 第二天,《环太平洋》剧组的所有人员都集合到了主摄影棚内。 今天是剧组的第一次拍摄。 第一组镜头一般都挑选没什么难度的镜头,为了吉利~ 《环太平洋》剧组也差不多。 今天要拍摄的是范家三姐弟出场的镜头,范小龙,范小虎,范小漾三姐弟正在睡梦中被警报声吵醒,四级怪兽镰刀头入侵香港。 “好,各部门准备~ 摄影开机~ 录音开机~ 现场安静~ 场记打板~” 张辰拿着对讲机喊道。 “《环太平洋》第1场第1镜第1次,action~” 舱室中,姐弟三人正在睡觉,突兀的警报声响起,接着广播开始播报海底发现有新的怪兽正在入侵。 龙太子和张末饰演的范小龙范小虎从床上爬起来,兴奋的手舞足蹈,又要打仗了。 姐姐范小漾则要沉稳许多,从容的扎头发,洗漱…… 半晌后,三人齐齐走出睡仓,在过道相遇。 过道上早已挤满了人,各种肤色的都有,香港穹顶基地是前线。 大家都朝着指挥中心而去。 整条过道都是实体打造的物理模型,灰色的墙壁,粗重的线条,无时无刻不在透露着浓重的重金属风格。 三姐弟随着人群走过过道,穿过厚重的电气大门,来到广场。 电气大门也是实体打造,同样的重金属风格,看上去像是由某种金属打造而成,满满的沉重感。 但其实是塑料材质,沉重感全靠外表那层以假乱真的涂层。 镜头在轨道车的运动下,跟着姐弟三人,一开始在正面,然后移动到侧面,接着被三人越过,营造一种运动的感觉。 到了大厅,则全部变成了绿幕。 这里除了人员是真的,其余全都是靠特效后期合成。 张辰一直在看着监视器,第一个镜头,他就对艾德兰和崔斯特带领的特效组很满意。 特效组考虑问题考虑的非常仔细。 因为有详尽的分镜头脚本,他们对每个镜头都做过预演。 对导演心中的远近景关系也很清楚。 所有近景的,这种与人物强关联的,基本都做了实物模型。 只有中景和远景的才会考虑绿幕合成。 这样拍摄起来更容易,也不容易出纰漏,还减少了特效的工作量。 不愧是有过成功经验的专业人才,张辰对特效组很满意。 光是这点就比国内强多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