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想想八九十年代的香港影坛,真是人才济济的。 光是功夫片就涌现出好几种风格。 程龙,洪金宝的杂耍式功夫,一出现就引发热潮。 徐可的快速剪辑和家国情怀,又是另一种风格。 连带着其他导演学习后功夫片也拍的似模似样,王景就改编过金庸的名著,《鹿鼎记》《倚天屠龙记》都拍的还算不错。 武指团队更是出现了一大批,成家班,洪家班,袁家班,刘家班…… 香港才多大点地方,居然出现四支武指团队,真的是百花齐放。 想想徐老怪的作品,《黄飞鸿》三部曲真的是宝藏,从立意上来看,比后来的《叶问》系列要高出不少。 其实二者的内核是一样的,但《黄飞鸿》做的更高明。 《叶问》做的就很直白,不加掩饰的利用情绪对立,从开篇开始就一直在拉扯大家的情绪,痕迹很明显。 欲扬先抑,不断的憋屈,将观众的情绪压抑到极致,最后叶师傅上场,打服外国人。 但《黄飞鸿》就没有。 整个系列处处透露着对国家民族的思考,感情浓烈而又不做作。 光是这点就甩《叶问》几条街。 他其实也有压抑观众的情绪,但你就感觉不到。 因为导演将电影本身的格局做的足够大。 所以徐可确实是个好导演。 但这人后期的操作也很让人迷惑。 《新龙门客栈》的时候那么潇洒飘逸,简直就是武侠巅峰,江湖大乘,完全可以指着其他的鼻子说,在座的各位都是垃圾。 然而三年后的《刀》却是完全相反的风格,走了写实路线。 各种压抑,各种悲壮…… 反正就是不好看。 就搞不懂怎么想的。 要给一般人,肯定是延续之前的风格,大专特转。 但徐老怪就没有,要不他被称为徐老怪呢。 你要是现在的网文读者,肯定觉得徐老怪被夺舍了,他么的,风格转变的这么强烈,根本就不像是同一个人。 按道理说,一个导演的导演风格是不应该转变这么强烈的。 第(1/3)页